:::
:::

企業當責:以數位轉型實踐永續

  歐盟為達成減碳目標,四月十八日通過碳交易市場要逐步取消免費的碳排放配額,並將在二○二六年引入「碳邊境調整機制」,提高對進口鐵、鋼、水泥等產品的碳關稅。而在台灣,繼年初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之後,政府宣布今年底前將正式成立碳交易平台。

  在全球淨零碳排、推動ESG(環境、社會、治理)的大趨勢下,企業如何運用數位科技落實ESG責任,將成為永續經營的關鍵。商業模式或產品供應鏈都要思考資源的適切使用,不論掌握各範疇的碳排放、踐行產品製成的綠色轉型,或擬定階段性目標以具體實現永續策略,將是這波企業數位永續轉型的重中之重。

  因應國內外政策法規要求,上市櫃公司要撰寫「永續報告書」,中小企業因供應鏈法及上游大廠的契約要求,亦須配合提供相關永續數據;金融機構則要進行碳盤查及氣候風險管理,發展永續經濟活動認定指引,並促進ESG及氣候相關資訊整合等新作為。

  因此,企業經營者格外需要強化對ESG的理解,掌握各主流永續準則的發展方向。例如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成立的「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整合併入了「氣候揭露準則委員會」及「價值報導基金會」,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提出的SASB準則也於二○二○年底加入合作。ISSB並於二○二一年十一月宣布將制定一套適用全球的資訊揭露標準,來滿足投資人需求。

  ISSB的揭露標準草稿分為兩種,一是「一般性揭露」,公開的資訊必須跟ESG的重大風險和機會相關,以利財報分析人員做出有效的決策。此外要強調非財務績效在短、中、長期內,如何影響財務表現和現金流量,且非財務資訊的揭露邊界與發布頻率需與財報一致,企業組織更要同時考量跟價值鏈有關的風險與機會。

  另一個標準是「氣候相關資訊揭露」,要求企業組織揭露面對氣候變遷的相關風險與機會。「行業披露要求」則於附件中沿用SASB十一個行業別、七十七個行業子分類的內容,並逐一說明各行業的揭露指標。

  企業經營者如何善用數位科技結合ESG及碳治理管理,來鑑別ESG風險、推動供應鏈永續轉型,進而提升產業韌性,將攸關企業核心的競爭力。以國外知名的Carbon ChAIn碳帳戶平台為例,就是運用AI大數據,提供公司供應鏈碳足跡「端到端」的可見性,可協助高碳產業追蹤供應鏈溫室氣體排放,進行低碳轉型,並可透過數位化供應鏈提升透明度,加強安全性,並激發供應鏈的效能及降低成本。

  氣候變遷和地緣政治的衝突,及疫病造成的供應鏈斷鏈、能源危機、關廠停工…都顯示僅導入數位技術來優化製程、產品或軟體管理,僅是狹義的數位轉型,已不足以面對環境和趨勢的巨變。必須全面進行數位永續轉型,以數位科技串聯所有利害關係人,落實低碳轉型、建構綠色供應鏈、翻轉工作型態,全面優化ESG,才是企業永續經營的必經之路。

 

文章來源: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15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