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大策略 建構競爭優勢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理察.達凡尼教授率先提出超競爭論,認為超競爭源自動態競爭環境。超競爭時代企業面對的是優勢迅速崛起,接著迅速消失的動盪局面。企業要建構持久性競爭優勢,必須改變思維,一方面透過一連串短暫利基策略打底,一方面洞悉競爭對手的特點及預測可能行動,堅實建立一系列暫時性的競爭優勢,逐漸累積、擴大成相對比較長久的優勢。

超競爭時代具有下列幾項重要特徵:

  • 產業疆界被模糊化:受到多元化社會觀念的薰陶,產業分工概念高度被肯定,新業態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湧現,以致產業疆界越來越模糊,分明的產業壁壘被打破,國內外潛在進入者來去自如,企業要長期維持競爭優勢也變得困難。
  • 市場穩定性被瓦解:科技成熟及數位技術精實進步,大幅縮短企業摸索時間,市場與顧客重新被定義。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產品生命週期縮短,引來許多勢在必得的強勁競爭對手。
  • 顧客要求水準提高:消費者意識抬頭,加上資訊透明化當道,顧客想法不斷在改變,令經營者難以捉摸。顧客要求水準大幅提高,而且逐年在提升,企業要抓住消費者的心意,迎合他們的動態需求,越來不容易。
  • 環境保護意識抬頭:環保意識高漲,商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常陷入兩難,企業投資方案常因為環境影響評估,不是延宕時日,錯過良機,就是胎死腹中。面對這種無法自主的環境因素,企業要抗衡來自國內外競爭,簡直難上加難。

  達凡尼教授指出,超競爭時代企業要建構競爭優勢可以從下列方向思考。

1.多元路線:必須使出非常手段,走多元化路線,以往慣用的低成本與差異化策略,只不過是競爭的基本招式罷了,現在都已經不夠看了。

2.新奇致勝:必須想競爭者沒想到的新奇點子,做競爭者做不到的事,不只是要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要增加提供物的附加價值,讓顧客更有感。

3.藍海策略:超競爭概念建立在迎合環境不確定性的動態能耐基礎上,市場漸趨飽和,廠商短兵相接,競爭局勢呈現跳躍式升高,企業為避開激烈競爭,必須採行藍海策略,另闢尚未被開發的處女市場。

4.建構障礙:既有廠商為保護既得利益,常會透過隱喻或暗示方式,共同提高進入障礙,釋出產能與價格信號,祭出規模經濟、配銷合約、策略聯盟等訊息,讓有意進入的廠商打退堂鼓。

  以往可以有效席捲市場的基本策略,曾幾何時已成過往雲煙!非常時期唯有徹底反求諸己,確實蹲好馬步,使出非常策略,進行組織再造,推出不可被複製的創新,拉長與競爭者的差距,才能創造難以被超越的經營績效。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331/723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