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再生能源|太陽光電 & 溫室

 

 氣候變遷加劇 綠能政策刻不容緩 臺灣屋頂型太陽光電現況 

 

全球氣候變遷,國際間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作為共同努力的方向,打造永續循環的治理及轉型策略;臺灣為實現能源轉型,自 105 年起將「減煤」、「增氣」、「非核」、「展綠作為發展四大方向,完整規劃再生能源發展路徑及策略,致力於 114 年達成再生能源裝置容量 29 GW 的目標

其中佔比最高者—太陽光電需於 114 年達致 20 GW 設置容量,依資料顯示目前規劃地面型推動達 12 GW,屋頂型則為 8 GW,而截至 112 年 10 月,太陽光電於地面型已累積 4.33 GW 設置容量而屋頂型已累積 7.33 GW兩者皆距離 114 年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近年來,太陽光電議題不斷,農業為其中討論重點之一,討論的內容包含地面型光電及「假種田、真種電」等爭議。

配合國家能源政策,農業部以「農業為本 綠能加值」為原則,於「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以下簡稱容許辦法)定訂綠能設施,在全國推動農業結合綠能設施等農業綠能結合類型,執行推廣農糧製儲銷設施(含溫室、農業資材室、集貨場和加工場等)設置屋頂型光電以及發展地面型漁電共生等措施。

經歷年修法,調整地面型綠能申請條件及將作物產量納入申設屋頂型光電案場的審核條件之一,加強太陽光電管理及審查力度,期望在原則之下,達到農電雙贏目標。

 

 溫室和屋頂型太陽光電關係 

 

在推廣農糧製儲銷的設施中,溫室因和屋頂型太陽光電在農業和能源方面有共同之處,整合後,可在原有的經營基礎上,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並且創造收益,使得該設施成為架設的熱門設施之一

 

 整合 

 

共享土地資源

溫室和屋頂型太陽光電都需要一定的土地空間,但它們的功能不同。溫室用於提供作物生長的理想環境,而屋頂型光電板則用於太陽能發電,實現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時達到節約空間的效果。

適度遮蔭

考慮到溫室的功能為生產作物,並打造作物合適的生長條件(如需光性等),依容許辦法規定,太陽光電設置面積不得超過溫室及環控栽培設施屋頂面積40%,且應優先配置於不透光之附屬設施空間的屋頂,方始在不影響作物生育前提下,平均分散設置於植物栽培區屋頂,以維持足夠之日照穿透。

使得屋頂型太陽光電在不完全壟罩屋頂的情況下提供一定程度的遮蔭效果減緩作物葉片水分蒸發和流失,使作物擁有更穩定的生長條件。

舉例來說,屏東縣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自 108 年起與農委會桃園區、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合作試驗,在光電板下種植高經濟作物 — 香莢蘭,因其為需光量較低且經濟價值高,且喜愛潮濕及半遮蔭的環境,且太陽直曬可能造成植株受損,所以在溫室上方架設光電板可為其減少受損率,降低成本損失。

能源互補

溫室為打造作物穩定生長的環境,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環控系統、定時灑水系統等),且生產面積產量有一定極限,除了可透過屋頂型光電板為其提供相關能源使用,減少設施吸熱產生的高溫,有助於業主節約能源成本,且增加額外收入提高整體效益

 

 挑戰 

 

建設和維護成本

屋頂型太陽光電和溫室的建設和維護成本相對較高。能承受屋頂型太陽光電的溫室結構條件有限,需能承受一定的重量,以及太陽能板和相關電氣設施的設置成本,可能增加整體農業投資成本

環境影響

光電板的生產和處理過程恐涉及對環境的影響,尤其為後續的回收疑慮為本中心自 109 年起協助農糧署盤點農糧設施架設屋頂型太陽光電意願時常見的回饋之一。這些對於環境的影響應該得到綜合考慮,以確保環境的永續性,避免失去完成打造永續循環的治理目標。

作物選擇受限

雖然屋頂型太陽光電應優先配置於不透光之附屬設施空間的屋頂,在此條件下提供一定程度的遮蔭效果,但此也縮限溫室內能夠選擇生產的作物種類,更需留意作物是否真的適合種植其內,以防降低溫室提供作物生長穩定環境的功能或提升種植成本。

如前述所提之香莢蘭,雖然已架設屋頂型太陽光電的溫室可為其提供穩定的生長環境,但目前香莢蘭國內市場趨近飽和,加上生長期長、需人工協助授粉以及落果率高等因素,導致成本效益回收上較慢,所以建議需多方參考,並再三思考合適作物條件為宜。

 

如何解決目前光電議題、農電困境及如何推動能源轉型,皆為未來推動需持續思考的重點之一。而結合溫室和屋頂型光電板,是一種有潛力實現農業和能源之間協同發展的創新方式,可滿足現今的能源需求,同時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但這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和需解決的問題。

在這樣的困境中,需要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相互結合,透過多方共同持續努力解決難題,並透過持續的創新和不斷進步的科技,有助於實現永續農業發展,為達成能源轉型目標共同努力,實現永續性和效益之間的平衡

 

【參考資料】
經濟部能源署。2019。109年太陽光電6.5GW達標計畫(核定本)。
行政院。2023。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
行政院。2023。重要政策,加速推動再生能源—極大化綠電發展,逐步達成能源轉型。
行政院。2023。重要政策,能源轉型,打造綠能科技島—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
農業部農糧署。2023。農電共生,屋頂型太陽光電創造雙贏影片。
蔡佳珊、林吉洋。2023/10/19。上下游新聞。地面型農電呼聲再起,業者:設施光電太難做;農業部:設施尚未做好,地面型光電需更審慎。
游昇俯。2022/01/13。農傳媒。光電板下種香莢蘭3年 屏東林仔邊協會去年底迎接首度收成。

 

文章來源:myM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