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 COP29 全球大事記

 

2024 巴庫 COP29 開幕首日宣布好消息

各國已同意《巴黎協定》第 6.4 條所提出的碳權(Carbon Credits,又稱碳信用額度)規範,此舉有助於藉由增加碳權需求來推進氣候行動。通過新規範將不限於氣候公約締約方開放所有國家參與國際碳市場,並確保全球碳市場在聯合國監督下「誠信」運作COP29 大會主席巴巴耶夫表示「改寫遊戲規則,將資源引導至發展中國家。歷經 9 年僵局,在巴庫展開新突破,還有更多事情要做。」

COP29 將《巴黎協定》第 6 條的全面實施列為今年優先談判的關鍵事項。據估計,完成第 6 條協商談判,可望促進跨國合作,每年實施國家氣候計畫的減碳成本達到 2,500 億美元(約新臺幣 8.1 兆元)。COP29 開幕首日丟出一記好球,為未來二周談判取得進展奠定了基礎。

 

2024 巴庫 COP29 聚焦高誠信要素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范建得教授觀察,2024 巴庫 COP29 仿若 2022 埃及 COP27 在開幕首日通過「損失與損害基金」決議,以及 2023 杜拜 COP28 在開幕首日捐款 300 億美元帶動氣候資金承諾的履行,讓《巴黎協定》第 6 條的市場機制規則書通過,成為此次大會最大亮點。

范教授指出,目前全球對於碳權或自願性碳市場存有許多爭議;在樂觀情境下,《巴黎協定》第 6 條可同時為締約及非締約方提供淨零減碳決心的誘因,並降低減排成本。然而,這些規則也可能允許排放國或企業濫用不可靠且無法驗證的信用額度規避自源頭減碳的義務,而浸蝕了全球期待的減碳企圖。

范教授強調,上述爭議導致 COP28 談判延宕,COP29 能否通過第 6 條最終的規則書及相關細節,攸關其衍生的碳交易市場之未來。其中最大關鍵是第 6.4 條落實碳權機制不僅為環境品質和人權設定高標準的機會並聚焦高誠信要素

 

碳權指的是「排碳的權利」

通常以一公噸的碳排放量作為計算單位。透過碳權交易,各國或企業可在地球任一地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或將其從大氣中消除的項目付費,用來銷自身碳排放量

 

《巴黎協定》第 6.4 條是什麼?

資格將放寬臺灣亦可進軍國際碳市場!自 2015 年簽署《巴黎協定》議論歷時 9 年,如今各國終取得共識,2024 COP29 通過《巴黎協定》第 6.4 條允許國家公司甚至個人都可參與由聯合國管理的中央系統碳權交易機制,藉由交易碳權來抵銷碳排放 。

不同於過往《巴黎協定》第 6.2 條限制僅聯合國締約方參與;此後將聚焦跨國合作,藉由資助其他地區的減排計畫來抵銷自身碳排放。臺灣自 2023 年起成立「臺灣太平洋氣候轉型基金」與吐瓦魯諾魯等太平洋邦交國合作更在今年 COP29 期間持續推進氣候資金議題積極尋求合作方式

 

《巴黎協定》第 6.4 條過關是臺灣敲開國際碳市場的關鍵一槌

環境部 彭啓明部長於 113 年 11 月 15 日在「COP29 提升氣候行動的決心系列論壇」開幕時表示,預期《巴黎協定》第 6.4 條的細節將在這 1 — 2 年內定案,未來將給予臺灣和國際碳權合作的機會。而環境部外交部也已召開會議,擬籌國際碳權合作小組,為參與全球碳市場作準備。

臺灣國土面積較小,未來不排除協助友邦開發再生能源藉此取得碳權。因《巴黎協定》第 6.4 條不限定聯合國會員或協定締約方參與為臺灣開闢一條參與國際碳市場的道路

彭部長強調,臺灣儘管受到國際政治限制今年以非政府組織(NGO)觀察員身份參與 COP29,但國內已有超過 80 名代表赴會,參加周邊會議,全程追蹤談判進展。此次 COP29 會議通過第 6.4 條的實施將整合全球碳市場為臺灣提供了參與國際碳市場的新契機,未來如何把握國際合作機會將成為臺灣氣候政策的重要指標。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劉哲良研究員亦表示,過去僅臺灣企業能透過國際碳權交易,實現企業碳中和目標, 而通過此制度,臺灣也能透過聯合國碳市場協助邦交國減碳並將這些減排成果納入國家貢獻作為達成自身減碳承諾

 

 延伸閱讀 

 

 

 

加入好友 2024 祖父母節:CPC 金夏樂齡-6

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