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四招成功「淨零育才」
- 發佈日期:
面對全球永續轉型的趨勢,大型企業及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綠天鵝」挑戰不盡相同,我們可從「標準」著手,建構強健、完善且具信任性之淨零路徑,並由「人才」來培養組織內部的氣候文化。透過學習平台、組織化及結合專業實踐,並運用「工具」提升效率與加速決策,最後,透過「制度」讓減碳成為日常營運的一環。國際上推動淨零管理有二大主流標準:
一、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
作為企業「碳」治理成熟度之參考工具,透過 TCFD(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目標等 11 個核心)檢視企業自身氣候管理的完整度與成熟度。
二、科學基礎碳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s,SBT)
國際主流的「碳」管理策略目標工具,並參考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SBTi)所公布之方法,制定具強健的中長期減碳路徑與目標。
企業在「培育人才」建構組織永續文化方面,培育「淨零人才」有不同方法,舉例四個實務建議作法:
一、建構企業內部學習平台
1、派訓學習
定期分享氣候現況,介紹淨零、氣候科學和企業的氣候影響。並確保講座內容易理解,針對不同層次的員工提供相應內容。 例如:Google 舉辦「Climate Week」通過講座和活動提高員工對氣候議題的認識。
2、主動學習
建立氣候相關內部資訊平台,提供最新的氣候變遷相關資訊、新聞和資源。使淨零資訊易於獲取,鼓勵員工主動學習。例如:Apple、國泰金控的內部網站提供員工永續性和氣候行動的相關資訊。
二、內部實作及外部訓練,建立「學中做 做中學」之機會
1、標竿學習
引導內部鑑別與量測碳排放量,了解企業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源。例如:「溫盤教育訓練」邀請與排放源數據相關各單位部門,並提供氣候行動和永續性方面的知識,促進內部對於溫盤與碳相關專業發展。
2、氣候工作坊
舉辦氣候工作坊,邀請專家分享最新的氣候趨勢和企業行動案例。例如:賽默飛世爾(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氣候工作坊促進了員工主動交流和學習;台積公司透過工作坊協助供應商了解碳盤查目的與共同目標。
三、成立內部氣候專業團隊
以專業團隊負責深化氣候相關知識並推動相關項目,確保團隊有足夠的資源和培訓,並確立具體的培育目標。例如:Nokia 設立了「Planet Positive」目標,致力於提高員工對氣候和永續議題的認知,並激勵他們參與企業氣候行動。也可以透過提供進階培訓課程,例如:氣候金融、碳市場等。並適應不同職能需求,強調實踐應用。
四、執行專業發展計畫
鼓勵員工學以致用,一同參與氣候相關專案。企業提供員工支持及資源,主動推進專案,並成為組織內部優良典範。例如:Microsoft 的「AI for Earth」計畫,鼓勵員工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應對氣候變遷。或是制定氣候專業發展計畫,提供晉升、獎勵和其他激勵機制。重點在連接氣候行動和個人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