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影響力成員
- 發佈日期:
團隊源於「人」,透過人與人的互動、建立運作機制則形成「團隊」;透過分工合作讓任務往前推展,但「分工合作」中重要的是「分工」還是「合作」呢?我們可在莉茲.懷斯曼(Liz Wiseman)所著《影響力習慣》(Impact Players)中找到答案。
《影響力習慣》的作者曾任職甲骨文(Oracle)高階主管,現任職懷斯曼集團(Wiseman Group)執行長,客戶包含:蘋果、Meta、微軟、Google、特斯拉、Nike…等國際知名企業,是世界 50 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研究多元領導風格,歸納出能夠釋放部屬潛能的領導者特質,以及在團隊中能發揮影響力的員工特質。《影響力習慣》將下列五種心態的人稱之為團隊「影響力成員」:
一、做需要做的事|處理組織真正需要「做好」的事
一般人通常只會負責「做完」自己被分配到的事。
影響力成員卻會主動執行團隊中「需要做」的事,因為環境是會改變的,不能用既有的觀念來面對所有「當下的事」,應該學會適應、因應,並能預應接下來「可能會面臨的情境」是團隊需要的。
二、站出來 退回去|需要時挺身而出,完成時退守後方
團隊中難免會有沒人負責的三不管地帶,一般人並不主動參與沒被分配到的工作。
影響力成員面對此情況,反而會主動扮演領導者,引領團隊將任務向成功推進,最終達成目標;在階段性任務完成後,影響力成員也不留戀權力或職位,反而會希望由更適合的成員來繼續推進。
三、堅持到底|面對挑戰向前挺,完成任務變強大
面對挑戰時,最能看出成員的心態與能量,相較於一般人,影響力成員正是那個可以挺住壓力、勇往直前的人。
同時,影響力成員也享受面對挑戰時,能為團隊找尋解方的歡愉;能夠扛下壓力,在挑戰過程中將獲得更多經驗和成就。
四、尋求回饋並調整|快速順應變化,將新規則、新目標視作機會
不斷變動的環境將影響團隊維運,例如:導入新工具、團隊改組等,都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般人往往害怕改變,這代表須離開舒適圈,須重新適應,也可能影響生存。影響力成員卻將新挑戰視作學習成長,因為「變動」同時也為自己帶來快速、再次成長的動力與契機,才能擁有全方位能力為團隊未來發展盡一份力。
五、讓工作變輕鬆|透過「共事」讓沉重變輕鬆
上述提問「分工合作」重要的是「分工」還是「合作」?影響力成員應是擅用「合作」的人,當工作變得沉重,不應獨立承擔,而是帶領團隊成員從各種面向進行改變,讓團隊成員互相合作。
所以分工的重點不在於分配,而是透過分工(零件)促進合作(組裝)、達成目標(成品),這才是團隊運作最美好的地方。
職場上的 Cosplay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所著《逆思維》(Think Again)提到:一般人在思考和談話時,會有三種職業心態「傳教士、檢察官和政治人物」,一般人通常會直接表達「我是對的」、「你錯了」等以主觀認知評價他人觀點的言論,卻不會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而影響力成員則是「科學家」,不只願意嘗試和挑戰,遇事會以「自己可能錯了?」的角度反思,這種心態有助於運用「新」方式讓「舊」事物更好。
另外,在亞當的另一本著作《給予》(Give and Take)提到:帶領公司走向成功的人,並不是「索取者」和「互利者」,反而是「給予者」!當「索取者」只注重自身權益、「互利者」只衡量公平交易,只有「給予者」的影響力才能真正為團體帶來穩定又持久的力量;而願意「給予」的人將在終局收穫更多。
給予者運用自身獨特又有效的方式與人互動,創造對團隊有利的事,而不是透過索取或交換利益來畫大餅。給予即付出,而付出正是慷慨的實質表現,能慷慨與人互動、付出,自然伴隨獲得與認同,「給予者」正是團隊正向影響力成員。
團隊影響力=領導者?
影響力成員不一定是主管,將擁有「團隊影響力」特質的團隊成員擢拔為主管,是一般企業體系的常見作法。很多人在成為主管之前,都是工作能力相較團隊成員中出色的,但以上述特質來檢視,好的員工不一定能成為好的主管,。
主管在團隊中應具有「團隊影響力」的領導者特色,一言一行影響團隊氣氛,也影響團隊成員的工作方式,面對團隊成員會依其專長、特質,適才適所的管理,能讓團隊成員發揮自己最大的功能,提升團隊合作與效益。
個人職涯發展而言,若你願意成為團隊中具有影響力的人,從今天起,除了關注自己,也必須關注團隊的運作方向,提高自己和團隊的連結並認同,才能有正向影響他人的能力。
若你還不是主管:但願意在團隊中積極付出,希望你持續保有熱忱,為團隊運作而努力,與團隊成員併肩作戰,對自己與團隊都會是最好的成長養分,這也是屬於「給予者」應得的善果。
若你已是主管:更該是一名能帶領團隊前進的正向影響者,請建立自己的領導影響力,在順境中讓團隊成員共感成功的喜悅,在逆境中讓團隊成員理解現實狀況的不易,引導團隊成員「願意」向前看,解決問題、突破重圍。每個過程都是學習和累積,都會為自己帶來更多體驗與經驗,這些經歷過的成長彌足珍貴。
延伸閱讀
《氣場》
商業思想學家 Sylvia Ann Hewlett 最新力作
解析領導風範(Executive Presence)核心要素
掌握「新世代領導金三角:莊重、溝通、儀態」
【參考資料】
莉茲.懷斯曼(Liz Wiseman)《影響力習慣》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逆思維》、《給予》
經理人《領導者如何與時俱進?全球 50 大管理思想家:要做的不是給出答案,而是問好問題》
閱讀前哨站《影響力習慣:不靠幸運獲得職場成功?》、《逆思維:顛覆常規突破盲點的思考方式》
Happy Read 樂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Give and T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