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盤」已成現代基本常識
- 發佈日期:
溫室氣體包含: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
其中非二氧化碳及非人造氣體中,又以甲烷影響最大,可說是主要面對之課題。
溫室氣體盤查
邊界設定|排放源鑑別|排放量計算|文件化報告|查證
階段一|邊界設定
首先要先界定邊界設定,兩種方法分別為控制權法及股權比例法,控制權法較為大眾使用,當一個設施為多個組織所擁有或控制時,這些組織就須對該設施採用相同的匯總方法。
接著在ISO14064-1(查看相關課程)標準下之盤查範疇共分為直接排放(範疇1-第1類)、能源間接排放(範疇2-第2類)、其他間接排放(範疇3-第3~6類),其中範疇1及範疇2皆為過往可掌握的,可以直接納入溫盤,不過範疇3需要執行重大間接排放源鑑別。
階段二|排放源鑑別
有關排放源鑑別,企業可依據不同盤查對象及其適用的盤查規範來決定盤查範圍,排放源類別包含:
1、直接排放源(來自製程或廠房設施,以及交通工具的排放)
2、能源間接排放源(公司自用的外購電力、熱或蒸氣等能源利用的間接排放)
3、運輸造成間接排放源(運人或運貨)
4、組織使用產品或服務造成間接排放
5、使用來自組織之產品造成間接排放
6、其他來源間接排放
階段三|排放量計算
有關排放量計算,首先進行活動資料搜集(例如:電費單、採購單據、水/電錶、財務紀錄),分析各個碳排來源所產生之溫室氣體選用合適的排放係數,溫室氣體排放CO2當量=活動數據×排放係數×GWP(全球暖化趨勢),可透過產發署碳盤查工具_碳盤查金好算計算。示意圖如下:
階段四|文件化報告
各企業每年可依循相關準則編製前一年度之永續報告書,揭露依循準則包含GRI準則、SASB準則及TCFD三大方向(新規崛起:TNFD準則-相關檔期活動|企業新課題),用以指導報告者使用標準來完成報告,其中GRI準則以利害關係人為主,兼顧多方利害關係人,為目前最多企業所採用。重點摘要如下:
1、GRI準則:關鍵概念在於揭露組織經濟活動或商業關係對於經濟、環境及人群產生之各方面衝擊,以及對永續發展的貢獻(±成長)。
*通用準則(GRI1基礎、GRI2一般揭露、GRI3重大主題)
*行業準則
*主題準則(經濟、環境、社會)
2、SASB準則:以投資人為主,要求揭漏對財務績效產生重大影響之指標,分成26個ESG議題及下述五向度。
*環境資本
*社會資本
*人力資本
*創新商模
*領導與治理
3、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以投資人為主,透過組織營運為揭露的核心要素,讓利害關係人瞭解企業如何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治理
*策略
*風險管理
*指標與目標
階段五|查證
企業溫室氣體盤查結果是否須由第三方碳查證機構進行查證,應視法規強制規定、國際供應鏈要求或自主意願而定。因此企業應先確認自身查證需求與目的,進而尋求符合資格之查證機構。機構名單查詢(點擊連結):
1、自願性查證機構: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2、環保署許可查證機構:環保署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
3、金管會許可查證機構及相關規定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Dun & Bradstreet, 企業溫室氣體盤查如何著手?掌握5大碳盤查流程,擬定具體碳管理策略
ESG遠見, 永續報告書怎麼寫?一次搞懂GRI、SASB、TCFD準則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 合格查驗機構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目前有哪些機構可提供碳查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