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衡家庭與工作的五大元素

 

您也淹沒在日趨繁重的工作浪潮嗎?

除了執行原有業務,還需兼顧源源不絕的緊急交辦任務專案進度控管突發狀況處理;下班後,更有家庭關係日常瑣事要應對,休息成了奢望,長此以往,身心俱疲。

全球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嚴峻,根據統計,目前全球約 10 億人罹患精神疾病,臺灣青壯年族群中,高達 25% 面臨憂鬱與焦慮困擾。當努力工作變成常態,家庭生活逐漸被邊緣化,焦慮與自責隨之而生。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平衡已是生活中不可迴避的課題。除了自我心態的調適,搭配以下五大元素,透過具體行動來練習:

 

元素一、極限

根據哈佛商學院研究指出,認知並接納工作與家庭的課題,將是減輕壓力的重要途徑。

「人無完人,事無周全。」過度追求「面面俱到」將引發情緒衝突,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適時放下「完美主義」的期待專注於「可掌控」的事,方能提升心理韌性,強化因應挑戰之能力。

 

元素二、順序

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表示,將所有代辦任務進行先後排序搭配時間管理,可有效減緩工作壓力。企圖同時完成所有任務,易導致效率低落並加劇焦慮。

透過制訂每日、每週或每月之任務清單,依照重要性排序並執行。另外,適時說「不」集中資源(時間、資金等)是此題關鍵,亦能為家庭與自己預留更多時間。

 

元素三、溝通

根據《美國心理學期刊》研究指出,面對同事、主管或家人,透過適當溝通」表明困境提出需求,才有機會獲得支持與認可;可明顯降低工作壓力,減輕情緒負擔,促進心理健康。

此外,積極運用公司或社區設立的關懷組織、身心健康諮詢服務,身心亦能有效且即時的獲得援助。

👉關於「溝通」的延伸閱讀

 

元素四、休息

分享 2024 年 4 月《金融時報》選書《你,燃燒殆盡了嗎?》內容,適度休息與自我調整,可提升工作效能有效減緩壓力強化身心續航力

休息與放鬆,對於創造力與抗壓性的養成至關重要;身處高壓工作環境,定期安排冥想、運動或深呼吸練習,協助身心充電,提升應對挑戰之能力。

👉關於「休息」的延伸閱讀

 

元素五、成功

根據《心理學與健康期刊》研究指出,過度將「個人價值」繫於職業成就導致壓力與焦慮累積

職場表現並非成功的唯一指標,應建構多元價值觀;事實上,成功的定義和體現涵蓋了多元面向,例如:家庭和諧、身心健康及個人成長等。當我們將「成功定義」延伸至生活各層面,方能減輕不必要之壓力,並獲得更深層次的滿足與幸福感。

 

面對生活與工作之平衡,需接納自我極限,遇事要清楚的安排執行順序適當溝通尋求支持注重休息沉澱身心,以及重新定義成功標準

轉換心態與行動策略能有效降低壓力與情緒負擔,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讓我們以更穩健的心情邁開步伐,迎接未來各項挑戰。

 


 

🆕 每周精選主題(點選🔗前往閱覽)

【🔗知識快遞 × myMKC】【🔗知識快遞 × 更多知識】

🆕 中心熱門主題(點選🔗前往閱覽)

倡議國際「淨零碳排與 AI 發展」之雙軸轉型趨勢,CPC 晉升 TAF 認證【🔗溫室氣體查證機構】自主開發🔗雲端溫室氣體填報系統(GHG-CCS)】,為臺灣企業提供溫室氣體盤查報告之查驗證服務;創立 【🔗ESG 永續專區】實踐永續發展藍圖創辦【🔗永續發展學院】培育企業綠領人才,全方位打造永續資源配置。

面對「AI 與數位轉型」之雙重衝擊,CPC 今(114)年度攜手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和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成立數轉培力機構,並提供最高新臺幣 10 萬元的【🔗數轉培力補助金】手刀申請資格審核。

平衡家庭與工作的五大元素-1

 

平衡家庭與工作的五大元素-2 平衡家庭與工作的五大元素-3
~ 加入 LINE 官方帳號FB 粉專按讚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