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永續報告書》之重點摘要
- 發佈日期:
近年 ESG 議題相當熱門,2023 年歐盟針對高耗能產業(例如:水泥、化肥、鋁製、鋼鐵、電力等)收取碳關稅(CBAM 碳邊境調整機制),首當其衝的產業分別:鋼鐵業 → 石化業 → 快時尚產業。
臺灣政府看重 ESG 議題,2020 年 8 月由金管會宣布「公司治理 3.0 — 永續發展藍圖」5 大關鍵因素:
一、強化董事會運作及董事職能
二、強化資訊揭露
三、企業自發性落實治理及永續發展
四、引導盡職治理(GRI 具體說明)
五、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
另外,自 2022 年起,強化公司年報揭露 ESG 相關資訊,擴大至上市櫃公司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報告書取得第三方驗證之範圍,許多臺灣企業紛紛動起來,開始著手 ESG 相關工作。
其中,碳足跡管理、碳中和、永續金融、氣候變遷等議題更是熱門;然而,如何開始著手 ESG 及永續經營?往往是臺灣中小企業目前面臨之重要課題。以下是「永續報告書」重點摘要:
一、永續報告書|主要內容
1️⃣ 實施企業社會責任之制度架構、政策與行動方案。
2️⃣ 主要利害關係人及其關注之議題。
3️⃣ 落實公司治理、推動永續發展環境並維護社會公益之執行績效與檢討。
4️⃣ 未來之持續改進方向與精進目標。
二、永續報告書|常用 3 大準則(標準 > 準則 > 框架)
1️⃣ GRI 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以利害關係人為主。
🔹含通用、行業與主體準則等。
🔹揭露範圍較詳盡。
2️⃣ TCFD 氣候相關財務衝擊
🔹以投資人為主,更在意氣候風險(財務指標 × 情境推演)。
🔹企業透過: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訂定指標與目標等四大要素,有效管理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
3️⃣ SASB 永續會計標準委員會
🔹以投資人為主。
🔹強調可比較的量化指標,揭露範圍較為精簡。
🔹重大性議題:11 種產業別、77 種行業別、26 個永續議題。
三、永續報告書|3 大基本架構
1️⃣ 決定準則(框架):GRI 準則較具綜合性,在臺灣較常使用;TCFD 與 SASB 次之。
2️⃣ 接露涵蓋: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構面,並將重大議題納入公司的永續轉型策略。
3️⃣ 訂定永續策略:可由 SDGs 中挑選,注意內外環境的策略議題。
四、永續報告書|基本編制流程
1️⃣ 具有影響力的利害關係人,以及高階主管皆需大力支持,有效降低執行挑戰。跨部門有效溝通、全體共識;並強化利害關係人貢獻度。
2️⃣ 參考上述 3 大基本架構。
3️⃣ 發布、通報與執行報告。
4️⃣ 簡述呈現方式如下:
🔹 4 大內容重點呈現
🔸簡潔;
🔸具體化衡量標準;
🔸可比較性;
🔸影響分析(對企業正、負面影響分析,找出因應之道)。
🔹 7 大工作重點呈現
🔸分析產品和服務,對社會、環境的正、負面影響及衝擊;
🔸面臨負面衝擊時 ESG 重大議題;
🔸釐清利害關係人的期待,設定可行目標;
🔸依目標擬定策略與執行方案;
🔸透過具體證據和數據,掌握執行進度;
🔸提出具體改善方案;
🔸擬定短、中、長期之發展計畫。
企業想成功邁向淨零,需先釐清企業碳排放量,進而制定減碳策略與目標;品質最佳的永續報告書應需揭露 4 大關鍵:
一、利害關係人支持
二、潛在風險揭露與因應策略
三、正向評價或負向資訊的平衡報導
四、運用 PDCA 落實檢討與修正的正向循環
此外,永續報告不是作文比賽!「寫的完美」不如「做的完善」。公司需定期檢視內、外部環境,即時調整合規目標、修正執行策略。將「永續報告書」想像成一本關乎「未來」的預言,內容如同「劇本」,理應言行合一,避免脫稿演出的情形發生。
🆕 每周精選主題(點選🔗前往閱覽)
【🔗知識快遞 × myMKC】、【🔗知識快遞 × 更多知識】
🆕 中心熱門主題(點選🔗前往閱覽)
倡議國際「淨零碳排與 AI 發展」之雙軸轉型趨勢,CPC 晉升 TAF 認證【🔗溫室氣體查證機構】並自主開發【🔗雲端溫室氣體填報系統(GHG-CCS)】,為臺灣企業提供溫室氣體盤查報告之查驗證服務;創立 【🔗ESG 永續專區】實踐永續發展藍圖、創辦【🔗永續發展學院】培育企業綠領人才,全方位打造永續資源配置。
面對「AI 與數位轉型」之雙重衝擊,CPC 今(114)年度攜手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和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成立數轉培力機構,並提供最高新臺幣 10 萬元的【🔗數轉培力補助金】手刀申請資格審核。
~ 加入 LINE 官方帳號|FB 粉專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