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趨勢 ╳ 異業共創價
- 發佈日期:
美國川普總統祭出對等關稅,全球商業環境劇烈變動,企業置身前所未有的挑戰。
過去單一通路的行銷策略已不再奏效,取而代之的是:多平台、多技術與多通路的全面整合。企業可聚焦以下「三大關鍵策略」來因應詭譎多變的局勢。
📌自媒體+盟友=流量共振
僅經營自己的品牌官網或社群,已不足以取得流量;學會擴展通路、建立聯盟,納入其他品牌的自媒體,進行整合行銷體系。例如:全聯、統一等大型零售品牌提前布局,已成功將門市與社群媒體布建成廣告平台,協助夥伴企業開發新流量,同時也為自身創造新的營收模式。
此外,異業聯盟策略還能有效擴大品牌影響力。例如:日用品牌與旅遊業者合辦產品體驗活動,將用戶拓展至旅遊客群,提升品牌曝光度,發掘新的潛在顧客。企業透過以下三點,有效建立盟友關係:
- 共振夥伴:擁有相似或互補的目標受眾,避免為了曝光,而忽略夥伴企業的品牌調性。
- 共創內容:與夥伴企業共同設計具雙方特色之內容,並透過雙方自媒體進行聯合發布,擴大觸及範圍。
- 共享數據:數據互通互聯,雙方品牌皆可更精準的鎖定受眾,並根據行銷效果進行策略調整。
📌 AI 科技 ╳ 數位轉型
生成式 AI 誕生,徹底改變數位行銷的基礎邏輯。企業若想快速導入 AI 技術,可從檢視現有的業務流程入門:
- 利用 AI 技術,將新聞稿或社群貼文轉成影片腳本,藉由虛擬主播生成影片,製作 24 小時不間斷的影音頻道。
- 中小企業預算有限,透過 AI 生成商品展示短影音,同時分析用戶行為,以實際參數自動調整影音素材,實現廣告效果。
- 將繁雜且重複的工作流程交付 AI 工具,讓專員將時間投入到顧客服務,進而創造價值,提升整體的銷售轉化率。
📌以人為本:重塑顧客體驗
數位行銷在轉型,串聯 AI 行銷工具實現揀擇與服務,降低企業人才成本。
例如:企業透過 AI 行銷工具進行客戶分類,並針對高端客戶自動推播專屬優惠。同時,專員可基於 AI 篩選的潛力客戶撰寫個性化 EDM,透過故事性內容、互動式郵件及個性化推薦傳遞品牌溫度,達成二次行銷效益。
市場巨浪一波接著一波侵襲,若想穩定獲客,必需重新檢視行銷策略。
靈活應對通路裂解、AI 技術的應用趨勢,並透過提升顧客體驗來實現品牌長期發展。這不僅是一場技術升級,更是一場觀念轉型的戰役。
🆕 每周精選主題(點選🔗前往閱覽)
【🔗知識快遞 × myMKC】、【🔗知識快遞 × 更多知識】
🆕 中心熱門主題(點選🔗前往閱覽)
倡議國際「淨零碳排與 AI 發展」之雙軸轉型趨勢,CPC 晉升 TAF 認證【🔗溫室氣體查證機構】並自主開發【🔗雲端溫室氣體填報系統(GHG-CCS)】,為臺灣企業提供溫室氣體盤查報告之查驗證服務;創立 【🔗ESG 永續專區】實踐永續發展藍圖、創辦【🔗永續發展學院】培育企業綠領人才,全方位打造永續資源配置。
面對「AI 與數位轉型」之雙重衝擊,CPC 今(114)年度攜手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和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成立數轉培力機構,並提供最高新臺幣 10 萬元的【🔗數轉培力補助金】手刀申請資格審核。
~ 加入 LINE 官方帳號|FB 粉專按讚 ~